|
|
|
地 址 : |
启东市新港镇通港路188号 |
电 话 : |
0513-83666066 |
联系 人 : |
沈先生 13606286998 |
张经理 13906286161 |
传 真 : |
0513-83250121 |
邮 箱 : |
hicreat@163.com |
|
|
|
|
|
|
|
|
|
|
垂直螺旋输送机操作要点分享 |
|
垂直螺旋输送机操作要点分享:
垂直螺旋输送机是利用螺旋叶片的旋转,将物料沿垂直方向提升的连续输送设备,广泛应用于粮食、化工、建材、煤炭等行业。其操作需兼顾安全性、效率性与设备维护,核心要点可分为**开机前检查、开机操作、运行监控、停机操作、日常维护**五大模块,具体内容如下:
一、开机前检查:排除隐患,确保“无故障启动” 开机前的全面检查是避免设备运行中突发故障的关键,需覆盖“设备状态、物料准备、安全环境”三大维度,具体检查项如下: 1. 设备机械部件检查 螺旋叶片与机壳间隙:用塞尺测量间隙,通常应控制在5-10mm(根据物料粒径调整,如输送细粉需更小间隙,防止漏料;输送颗粒料可适当放宽),若间隙过大易导致物料堆积、输送效率下降,过小则可能出现叶片与机壳摩擦异响。 轴承与润滑系统:检查轴承座是否有漏油、渗油现象,打开油位观察窗,确认润滑油(通常为32#或46#机械油)液位在“最低-最高”刻度之间,油质需清澈无杂质(若油色发黑、浑浊,需立即更换);手动转动螺旋轴,感受轴承转动是否顺畅,无卡滞、异响。 驱动系统:检查电机与减速器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(若松动易导致联轴器偏移、振动),减速器油位是否正常,电机接线是否牢固、有无破损,接地是否可靠。 进料口与出料口:确认进料口无堵塞、无杂物(如金属块、石块,避免卡断螺旋叶片),出料口阀门/溜槽处于“开启”状态(若出料口关闭,开机后易导致机内憋压,损坏螺旋或电机)。 2. 物料准备检查 物料特性匹配:确认输送物料的含水率、粒径、流动性符合设备设计要求(如含水率过高的物料易黏附在螺旋叶片上,导致“堵料”;粒径超过机壳内径1/5的物料易卡滞),若物料不符合,需提前处理(如烘干、破碎)。 进料量预设:根据设备额定输送量(如10m³/h、20m³/h),调整进料装置(如喂料机、闸门)的开度,避免开机后进料量突然超过额定值,导致过载。 3. 安全环境检查 防护装置:确认机壳外的防护栏、电机防护罩、联轴器防护罩完好且安装牢固,无缺失、变形。 - 操作区域:清理设备周围1米内的杂物,禁止堆放工具、物料,确保操作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;检查现场急停按钮是否灵敏、无损坏。
二、开机操作:遵循“顺序启动,平稳过渡”原则 垂直螺旋输送机的开机需配合上下游设备(如进料喂料机、下游储料设备),避免“空载启动不当”或“带料启动过载”,具体步骤如下: 1. 启动顺序:先辅后主,先空载后带料 第一步:启动下游接收设备(如储料仓的卸料风机、后续输送设备),确保物料能顺利排出,避免“上游开机、下游堵料”。 第二步:启动垂直螺旋输送机的驱动电机,进行**空载运行3-5分钟**(观察设备是否有异响、振动,轴承温升是否正常,若空载时出现异常,立即停机检查)。 第三步:空载运行正常后,缓慢开启进料装置(如喂料机闸门),**逐步增加进料量至额定值**(不可一次性将进料量拉满,避免电机过载、螺旋叶片受力过大变形)。 2. 启动注意事项 禁止带料启动:若设备停机前未清空物料,开机前需先手动清理机内残留物料(可通过检修口清理),否则带料启动时电机负荷骤增,易烧毁电机或损坏减速器。 电压监测:启动时观察现场电压表,确保电压稳定在380V±5%(三相异步电机),若电压过低(如低于360V),电机扭矩不足,易出现“启动困难、堵转”,需待电压恢复正常后再启动。
三、运行监控:实时跟踪“设备状态+物料输送”,及时处理异常 设备运行中需持续监控关键指标,避免小故障扩大为设备损坏,核心监控点如下: 1. 设备状态监控 异响与振动:正常运行时设备应无明显异响(仅轻微的螺旋叶片与物料摩擦声),若出现“金属撞击声”(可能是叶片变形与机壳摩擦)、“沉闷异响”(可能是机内堵料),需立即停机检查;振动幅度应控制在0.1mm以内(可用测振仪测量),若振动过大,需检查轴承是否磨损、螺旋轴是否弯曲、地脚螺栓是否松动。 轴承温升:运行中用手触摸轴承座(或用测温仪测量),轴承温度应≤70℃(环境温度≤35℃时),若温度超过80℃,可能是润滑油不足、油质劣化或轴承磨损,需停机补充/更换润滑油,或检修轴承。 电机状态:观察电机运行电流(通过电流表),电流应稳定在额定电流的80%-100%,若电流持续超过额定值(如额定10A,实际12A以上),可能是进料量过大、机内堵料或电机故障,需立即减少进料量或停机检查。 2. 物料输送监控 堵料判断与处理:若观察到出料口物料量突然减少、电机电流骤增、机壳出现“鼓胀”,可判断为“堵料”,需立即执行“停机→断料→清理”流程:①先关闭进料装置,②停机后打开机壳上的“堵料清理口”(通常在机壳中部或底部),清理内部堆积物料(清理时需佩戴防护手套,避免被螺旋叶片划伤),③清理完成后空载试运行,确认正常后再恢复进料。 物料黏附处理:若输送黏性物料(如湿煤、淀粉),需定期(每1-2小时)检查螺旋叶片是否黏附物料,若黏附过多,会导致“实际输送量下降、叶片受力不均”,可通过“暂停进料→空载运行1-2分钟”,利用离心力将黏附物料甩出,或停机后通过检修口清理。
四、停机操作:遵循“先断料,后停机,清空物料”原则 停机需避免“突然停机导致物料残留”,防止下次启动带料过载,具体步骤如下: 1. 停机顺序:先断料,后停主机,最后停下游设备 第一步:先关闭进料装置,停止进料。 第二步:保持垂直螺旋输送机继续运行,空载运行2-3分钟**,直至机内物料完全排出(观察出料口无物料排出后),再关闭驱动电机。 第三步:待主机停机后,再关闭下游接收设备,完成整个停机流程。 2. 特殊情况停机:急停按钮的正确使用 当出现“电机冒烟、轴承起火、机壳严重变形、人员安全隐患”等紧急情况时,立即按下现场急停按钮,切断电源;紧急停机后,需彻底清理机内残留物料,检查设备损坏情况,修复后方可重新启动。
五、日常维护:延长设备寿命,降低故障频率 日常维护需分为“每日检查、每周保养、每月检修”三个层级,具体内容如下: | 维护周期 | 维护内容 | 维护要求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 | 每日 | 1. 清理设备表面粉尘、杂物;2. 检查轴承座有无漏油,补充润滑油(若油位低于最低刻度);3. 检查进料口、出料口有无物料残留,清理堵塞;4. 记录电机运行电流、轴承温度。 | 润滑油补充至“油位窗1/2-2/3”处;电流、温度记录需准确,便于后续分析故障。 | 每周 | 1. 紧固电机、减速器、地脚螺栓(用扳手检查,防止松动);2. 检查螺旋叶片有无变形、磨损(若叶片边缘磨损超过5mm,需补焊或更换);<br>3. 检查电机接线端子有无松动、氧化,清理端子处粉尘。 | 螺栓紧固力矩需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(如M16螺栓力矩约80-100N·m);叶片补焊需用与叶片材质一致的焊条(如Q235钢用J422焊条)。 | 每月 | 1. 更换减速器润滑油(首次运行100小时后更换,后续每2000小时更换一次);2. 拆解检查轴承(若轴承转动有异响、间隙过大,需更换新轴承,型号需与原轴承一致);3. 校准进料装置的开度与实际输送量,确保匹配设备额定值;4. 检查机壳有无腐蚀、变形,对腐蚀部位进行防腐处理(刷防锈漆)。 | 换油时需彻底排空旧油,加入新油前清理油箱杂质;轴承更换后需重新调整轴向间隙(通常为0.02-0.05mm)。
六、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案(补充) | 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处理方法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 | 输送量下降 | 1. 螺旋叶片磨损严重;2. 进料量不足;3. 机内物料黏附过多;4. 出料口堵塞。 | 1. 补焊或更换叶片;<br>2. 调整进料装置,增大进料量(不超过额定值);3. 清理叶片黏附物料;4. 疏通出料口,检查下游设备是否正常。 | | 电机过载跳闸 | 1. 进料量过大;2. 机内堵料;3. 轴承磨损,阻力增大;4. 电压过低。 | 1. 减少进料量至额定值;2. 停机清理堵料;3. 更换磨损轴承;4. 等待电压恢复,或配置稳压器。 | | 轴承温度过高 | 1. 润滑油不足或油质劣化;2. 轴承安装间隙不当;3. 轴承内进入粉尘、杂质。 | 1. 补充或更换润滑油;2. 拆解轴承,重新调整间隙;3. 清理轴承内部杂质,更换密封圈(防止粉尘进入)。 |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操作要点,可有效提升垂直螺旋输送机的运行稳定性、安全性,同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降低生产故障带来的损失。操作过程中需始终牢记“安全第一”,任何异常情况均需先停机,排除隐患后再恢复运行。
|
|
|
| | |
|
|